【應用專輯】人類與細菌的永恆爭鬥
在「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中探討了人類一萬三千多年的歷史,人類族群的生存競爭從未停歇,其中病菌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們殺死的人,遠遠多過來自歐洲征服者的槍炮。例如結核就是疾病總量最高的細菌性疾病之一,是由結核桿菌所傳染,肺炎就是由鏈球菌屬及假單胞菌造成,病原細菌也是開發中國家高嬰兒死亡率的原因之一。[1]
【超級細菌與超級抗生素戰爭】
抗生素推動了二十世紀的巨大醫學進步,大幅增加了病患的生存率及壽命。直到超級細菌的誕生,人類可能因為抗生素的濫用,讓醫學倒退到無藥可救的時代。WHO在2019更新了「抗微生物管理計畫」指導手冊(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 programme - a who practical toolkit)[2] ,希望藉由適當管理機制,減少抗生素濫用,減緩抗藥性產生的速度,希望為我們,多爭取一點時間。
另一方面,在新式抗生素的開拓之路上,如何更有效篩選和鑒定是許多研究所關心的。此處借鑒荷蘭牙科學術中心(ACTA)預防牙科的研究報告[3],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使用SpectraMax i3x +SoftMax Pro,將觀測及分析流程自動化,更快更有效推進研究進度。
• 含有質粒 pMV 158 - GFP 的糞腸球菌菌株OG1RF • 黑色 96
孔底透微孔板(Greiner Bio-One 公司,#655096) • qPCR 密封膜(Eurogentec
公司,#RT-OPSL) • SpectraMax i3x 多功能光譜分析儀,包括 SoftMax Pro
7.x軟體(Molecular Devices公司) |
開啟SoftMax Pro的流程編輯器(workflow editor),可以拖曳指定的icon組合所需的多維實驗流程。本實驗需要每15分鐘,先震盪5秒將菌液重新懸浮,後各讀取OD600和GFP螢光強度(485/515)[圖1],連續觀察18小時。OD600和GFP螢光會依時間獨立記錄各自分頁中。
完成18小時的實驗後,原始資料(raw data)隨即以線圖的方式呈現在主畫面,此時可以雙點開啟單一格,或選取多格雙擊放大檢視原始資料。接下來,我們要運用「Data reduction」快捷功能[圖3],直接將整理數據成為更有意義的資訊。
開啟「Data reduction」對話框[圖3],由上至下可設的選項分別為
1、是否扣除組內空白值
2、是否以第一個點數值歸零計算
3、原始資料顯示模示 (OD值/透光度%)
4、數據顯示範圍
5、波長計算選項 (設定把原始讀值取Ln)
6、動力學計算選項 (計算Vmax, Onset time, Slope, Max range, Area under curve ... 等)。
在「kinetic reduction」下拉選單中,選取Vmax,並設定以“每5個資料點為一組”作計算[圖3]。完成後,雙擊放大檢視,系統會以橙色線呈現計算結果,並顯示數值於下方列表中[圖5-1 & 5-2]。
A1~A5為不同實驗條件組,橙線表示計算Vmax數值的位置
在得到所有單孔的資訊後,我們可以template editor中分組,數據會依設定分配到group表單中,在表單中可依需求自訂計算公式,如Growth rate, Doubling time及Standard deviation等來分析不同實驗組間的差異,並以柱狀圖(Bar graph)顯示[圖5]。
本文中使用了SoftMax Pro 7中的「Workflow editor」流程編輯精靈、「data reduction」快捷分析功能 、「group analysis」分組分析功能,以及「bar graph」柱狀圖顯示,將完整的細菌生長實驗及所需分析,完整嵌入SMP protocol中,確保原始資料到報告產出可以一氣呵成。
另外,SoftMax ProⓇ具有批次整合管理功能,可引用不同批次的資料進行交叉分析,提供研究者完美的使用體驗。
▶點我瞭解更多。
▶點我瞭解更多。
參考文獻
[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7%85%E5%8E%9F%-E7%BB%86%E8%8F%8C
[2] 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 PROGRAMMES
I N H E A LT H - C A R E FAC I L I T I E S I N L OW - A N 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WTO)
https://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329404/9789241515481-eng.pdf
[3] Hoogenkamp MA, Crielaard W, Krom BP. Uses and limitations of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as a viability marker in Enterococcus faecalis: An observational investigation. J. Microbiol. Methods (2015) Aug;115:57-63.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