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21的文章

【HCS應用專輯】在3D器官晶片模型中分析血管新生趨勢

圖片
導言        「血管新生」(Angiogenesis)是一個生理上新的微血管發展成一個血流供應系統的過程,在人體生長、發育與傷口癒合中常見、甚至是腫瘤惡化過程中的重要步驟。 血管新生過程可以通過血管和毛細血管的內皮細胞出芽或分裂來實現,血管細胞通過降解細胞外基質對適當的刺激做出反應,隨後誘導內皮細胞增殖和遷移。 目前有部分抗血管新生藥物已投入抑制腫瘤生長療法 的 研究,而促血管新生分子則可能在心血管、慢性傷口再生應用中具相當的潛力。其中細胞療法是目前最火熱的應用方向之一,如何在體外實驗階段,快速有效地模擬血管新生機制是許多研究者關心的課題。本文將引用MIMETAS公司的OrganoPlat Ⓡ 技術及經驗,作為研究人員的參考依據。   【關鍵技術】 使用ImageXpress Micro Confocal平台 OrganoPlate® 獲取全息影像資料  於CME模組中「重建3D模型」,並以影像視覺化呈現「血管新生出芽」等數值  對血管新生進行「定量評估」,包括芽的數量、總體積和平均螢光強度 【OrganoPlate模型簡介】   在 MIMETAS OrganoPlate 3-lane3,4 細胞晶片板上構建3D 血管新生模型(384 孔),每個微流控單元由 3x3 個孔組合而成,整盤共 40 個實驗單元 ( 圖 1 )。 每一個微流控單元包含了三個泳道。 膠 原 -I 細胞外基質(ECM)膠被填埋入中間的泳道內。被稱為“ 嚮導 ”(phaseguides)的小型壓力屏障將 ECM 凝膠定型,防止其流入鄰近的灌注泳道。 接著,將內皮細胞 ( 原代細胞系,iPSC 誘導 ) 種到灌注泳道上方,並附著於 ECM 膠上。 灌注開始時將 OrganoPlate 放置在搖床上,當細胞增殖時,它們形成內皮微血管。在血管形成後,在母體內皮血管的另一側的底部灌注泳道中加入一系列促血管新生因子。 由此產生的血管新生的化合物梯度會誘導血管新生芽。血管新生芽培養 0-4 天,然後固定,並進行定量分析比對。   【流程&方法】   [固定與染色]   血管細胞和芽用 4% 甲醛固定,用抗 VE-cadherin 的一抗結合樣本,再用二抗 Alexa488(綠色)進行染色標記。肌動蛋白絲用 ActinRed ™ ReadyProbes ™試劑(紅色)染色,細胞核用 Hoec

【訪談】提高細胞株開發效率是抗體藥企提升競爭力的要素

圖片
  導讀 從抗體藥物開發的技術角度,與時間賽跑是所有計劃主持人最大的課題,許多公司選擇投資提高自動化程度,加強或完善抗體開發平台,來幫助更快篩選或發現更多候選分子。 目前,抗體藥物已成為製藥的重點之一。本期訪談中,儀器資訊網特別策劃了“抗體發現及細胞株開發的高通量自動化解決方案”專題,以期能夠幫助生物製藥領域用戶瞭解抗體藥物開發過程中的相關技術方法。並邀請Molecular Devices大中華區技術主管徐孟杰(以下簡稱”徐”)分享他的業內經驗及精闢的觀點。 Q: 請您談談目前抗體藥物開發整體現狀以及細胞株開發的現狀。 徐: 從產品角度來看,抗體藥物開發的重心在於結構創新和改造,比如雙特異性抗體,以及 scFv、納米單抗等抗體片段。此外還有研究的靶點從前期的熱門靶點,延伸到“相對冷門”的靶點上,一些認知相對較少的靶點。從抗體藥物開發的技術角度,很多大公司都在加強或完善抗體發現平臺,提高自動化程度,從而有助於發現更多優質候選分子。 細胞株開發上,由於宿主細胞、質粒結構、篩選方法以及培養基等優化,單抗產量已經比較容易達到 5g/L 及以上,因此產量已經不是最大的瓶頸。隨著藥企間競爭的加劇,縮短細胞株開發工作流程時間、減少人工作業、提高效率並更好地滿足法規的要求,尤其是細胞株單克隆性的要求,是當下更為關注的要素。 Q: 在目前的抗體發現及細胞株開發過程中,相關方法的技術難點主要是什麼?如何突破? 徐: 抗體發現技術包括雜交瘤篩選技術(Hybridoma),噬菌體展示技術(Phage display)和單一 B 細胞技術等。作為篩選平台,最重要的還是篩選的通量和效率,從而找到更多特異性的抗體或抗體片段。目前越來越多的平台借助高通量自動化的系統來實現通量和效率的提升。   細胞株開發階段,產量和時間是兩個重要的指標,涉及的因素比較多,包括宿主細胞,篩選體系,以及細胞單株化等。細胞單株化技術的選擇,極大影響實驗流程的時間和篩選的通量,最終也會影響到細胞株產量,因此是非常關鍵的一個技術環節。一輪有限稀釋結合全孔影像是目前較為常見的方法,不過有限稀釋的操作存在低效和人工作業時間長的不足。因此,越來越多的公司採用單細胞分離系統代替有限稀釋,這不僅可以提高篩選的通量和工作效率,還可以加強細胞單株性的可信度,因此單細胞分離系統加全孔影像是當下熱門的技術組合。 Q: 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