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專題】淺析細胞內NF-κB信息傳遞路徑及常見檢測方法
『細胞信息傳遞路徑』的概念從80年代被提出,解釋細胞外的分子訊號經細胞膜傳入胞內後,一系列促酶(磷酸化、泛素化等)的反應路徑,改變路徑中蛋白的結構的過程。
一般情況下,膽固醇等脂質可直接穿透脂雙層細胞膜進入細胞,但訊號分子是多肽類(如生長因子、細胞因子、激素、神經傳遞物質以及其它小分子化合物等),只能先與胞膜上的受體蛋白(通常為穿膜蛋白transmembrane protein)或稱為配體(adaptor)結合後,再啟動下游一系列反應。
諾貝爾獎獲得者David Baltimore(圖1)于1986年發現的NF-κB,是從B淋巴細胞的細胞核萃取物中找到的轉錄因子。NF是細胞核因子,κB命名是因為它能與免疫球蛋白kappa輕鏈基因的擴增子B序列特異性結合,促進κ輕鏈基因表達。其本身是一種蛋白質複合物,能夠調控轉錄的DNA、細胞因子的產生以及細胞存活[1]。
NF-κB在細胞訊息傳遞領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已知NF-κB參與細胞對刺激的反應,如自由基、重金屬、紫外線照射、氧化LDL和細菌或病毒抗原等。如果出現調節異常,會引起發炎反應、自體免疫疾病、感染性休克、細胞增生/分化/凋亡的紊亂。
目前大家熟知NF-κB在天然免疫機制中發揮著非常重要作用,也有很多文章研究發現NF-κB是發炎和癌症之間的重要關鍵。最近的一篇文章研究發現,酒精和其他濫用藥物可誘導大腦中的NF-κB活性和細胞因子表達,認為NF-κB和『酒精及藥物成癮』可能存在聯繫[2]。
由於NF-κB是轉錄因子,它的活性主要作用在兩方面:DNA結合活性和反式啟動活性
1. 檢測其結合活性最經典的方法是EMSA 2. 反式啟動能力檢測方式則以NF-kB的報導基因測定較為理想。
其他已開發的『NF-κB訊號通路檢測方法』還有,Western Blot、PCR、與報導基因(reporter gene)等,以下簡述幾種常見的方法:
1、電移位切試驗 / EMSA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
EMSA法是目前檢測NF-κB與DNA結合活性最經典的方法之一。
以同位素P或生物素biotin標記分子與NF-κB有共有序列的寡核苷酸探針,結合到NF-κB後,於非變性條件下電泳,因為其分子量和表面電荷發生改變,其電泳速率比未結合的游離探針慢。顯影後分析膠體條帶亮度以計算其活性。放射性標記物雖然靈敏度高,但是有污染疑慮,許多研究者會選擇非放射性方法以冷光檢測。
2、酵素連結免疫吸附法/ELISA
(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以ELISA法定量轉錄因子,其特點是便宜、簡便、快速。
實驗前需先將含有NF-κB結合位點的特定雙鏈DNA序列(5’-GGGACTTTCC-3’)鍍於微孔盤底。加入核萃取物後,活性NF-κB分子會專一性地與盤底的寡核苷酸探針結合。清洗後加入一抗識別p50、p52、p65、c-Rel或RelB,最後用HRP標記的特異性二抗與一抗結合完成ELISA。呈色後使用如SpectraMax ABS plus讀取OD450,分析樣品中的活性量(圖4)。
3、西方式墨點法/Western Blot
WB的方法具有成本低、耗時少、操作簡單等優勢,是最常用的方法。通常情況下,WB常用於檢測兩種條件
1.『NF-κB蛋白表達量』。
2.『細胞質的IκB的降解量』,
但是因為並不是NF-κB複合蛋白核轉運了後就一定能參與基因調控,所以Western Blot僅僅可以獲得核轉運的NF-κB蛋白含量,不能直接反應出NF-κB的活性。
4、報導基因/Reporter Gene
報導基因是常見的基因表達的研究工具,廣泛運用在各類訊號傳遞路徑或疾病研究中。此處針對如何對『雙螢光訊號系統』(圖6)最佳化,從NF-kB的反式啟動能力,來間接分析NF-kB的活性。
1. 將10μg/mL TNF-α的溶液加入細胞培養液稀釋到20ng/ml製成誘導溶液(induction solution),並使用純細胞培養液培養基作為對照。
2. 在37℃培養7小時後,用PBS清洗細胞一次,再加入20μL細胞溶解液並於室溫作用15分鐘後進行偵測。
於不同轉染試劑對DNA比例中的測試發現,各條件均能檢測到高度的海腎(Renilla)螢光素酶表現,是否加入TNF-α並無太大影響;相比之下,加入TNF-α會大大增加螢火蟲螢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的表現。整體而言,轉染試劑與DNA比例為2:1時螢光素酶的表現最低(圖7)。
將螢火蟲螢光素酶訊號對海腎螢光素酶訊號進行常態化(normalization)校正後,可明顯看到有TNF-α誘導的組別在3個轉染比例下均有明顯差異(圖8)。
加權計算兩種效應後(表1),結論2.5:1轉染試劑與DNA比例可獲得最佳誘導效果。
參考文獻
[1] Sen R, Baltimore D. Inducibility of kappa immunoglobulin enhancer-binding protein Nf-kappa B by a posttranslational mechanism. Cell.1986, 26;47(6):921-8
[2] S.E. Nennig and J.R. Schank. The Role of NFkB in Drug Addiction: Beyond Inflammation, Alcohol and Alcoholism, 2017, 52(2) 172–179
[3] Hayden MS, Ghosh S (2008) Shared principles in NF-kappaB signaling. Cell 132(3), 344–62
[4]Chen J, Chen ZJ (2013) Regulation of NF-κB by ubiquitination. Curr. Opin. Immunol. 25(1), 4–12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