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專輯】 為您打開檢測布氏桿菌病的新大門

 



布氏桿菌病現行診斷方法及比較

布病主要損害人、畜的生殖系統和關節,對畜牧業的發展以及人類健康產生了較大的危害。由於布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比較複雜,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很難以某一種症狀來確定診斷。即時、準確地診斷布病是控制和根除布氏桿菌病的關鍵。現今對於動物和人類布病的實驗室診斷方法大體分為兩類: 
 
1、證明病原體存在的病原學診斷
2、檢測布氏桿菌抗原免疫反應為主的血清學診斷

病原學診斷需要在生物安全第三級實驗室進行分離鑒定,但布氏桿菌在體外生長非常緩慢,一般需要耗時數天甚至數周才能得出結果,所以不適用於現場診斷或控制疫情需要的快速診斷。而採用PCR方法放大雖然具有速度快、靈敏度高等優點,但樣品製備及純化過程極大影響得出結果,且目前對於primer set選擇、檢測技術、量化等還仍沒有標準化流程是一大難題。
相較於病原學診斷,血清學診斷更經濟和簡單,也更適合進行大規模的快速篩查和診斷。


傳統的血清學診斷方法有試管凝集試驗(SAT)、補體結合試驗(CFT)等,其耗時較長、方法繁瑣且判斷較為困難;其他如虎紅平板凝集試驗(RBT) 雖然操作簡單,幾分鐘內就能得到結果,但它的高靈敏度對接種疫苗的動物會產生假陽性,在交叉反應細菌感染的患者中也會產生假陽性反應;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 雖然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和敏感性,但試驗過程需要多次洗滌和孵育,對操作人員專業要求高且步驟耗時較長。人們一直在尋求一種快速、簡便、經濟且更準確的布氏桿菌病檢測方法。

新興的布病檢測方法——螢光偏振試驗(FPA)

螢光偏振試驗(FPA) 是新興的布病檢測方法。
該試驗以偏極光檢查溶液內分子,不同自旋速度的偏光讀值不同,藉以偵測不同分子結合的狀態。在測試期間,將血清樣品與被螢光標記的抗原小分子共同培養,如果樣品中存在布氏桿菌屬的抗體,將形成大的螢光複合物,並降低分子自旋速度。反之陰性樣品中,抗原是未結合的狀態,其分子旋轉得更快,因此引起光的更大去極化。透過這個方法,就可以快速區分血清中是否帶有布氏桿菌的抗體存在。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Press News] New Strategic Partnership to Advance Intelligent Organ-on-Chip Technology in Drug Development!

【應用專輯】如何使用螢光法評估細胞健康狀態

【專家開講】探討類器官研究中3D影像的複雜性與優勢